70年前,南大人的血与火之歌!
"在抗美援朝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血与火的记忆
南京大学与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美国悍然入侵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揭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序幕。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他国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同时,全国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控诉运动。南京大学响应号召,举办各项爱国活动,南大师生们积极参与,奔赴前线抗美援朝。
今天,我们回顾那段“血与火的记忆”,是为了铭记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南京大学的精神火炬,助力南大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图1 | “志愿军英雄光辉业绩永存”
时任南京大学校党委书记韩星臣题,2000年
图2 | “血与火的记忆”
时任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题,2000年
发起——和平签名运动
1950年5月,中国响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和平签名运动。南京市在工厂、机关、学校等单位也展开签名运动,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美帝”侵略行为的痛恶。
图3 | 南大学生参与抗美援朝
时任南大校委会主席的潘菽表示: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是世界上每一个爱好民主和自由进步的人当前的迫切任务。并称“美帝国主义者已在明目张胆的向亚洲进行武装侵略。我们必须坚决表示反对并作有效的斗争。”【来源:徐传德主编 《南京教育史》 商务印书馆 2012年版 357页】
这场反对战争的和平签名运动后来上升成为保卫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的爱国运动。
图4 | 时任南大校委会主席潘菽
8月下旬,进入朝鲜的美军飞机飞进我国东北领空进行轰炸扫射,造成村镇的破坏和无辜民众的伤亡,引起了国内民众极大愤慨。南大48位教职员联名致电安理会,要求采取措施制止美帝侵略。但遗憾的是,这些致电全都石沉大海。安理会的不作为,激起了全民的怒火,将反美侵略签名活动推向了高潮。
发展——爱国宣传
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全国人民应对“美帝国主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由此,以“三视”教育为开端,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
知识分子首先被组织动员起来参加时事学习。南京大学师生3000余人,从1950年11月17日起开始学习时事形势;同时11月南京大学停课三周,开展反侮辱、反诽谤运动,批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知识分子也参加了街头宣传活动。据《南京抗美援朝运动》记载:“国立南京大学的师生一共一千余人,分为了三十多队出动街头以及郊区,他们利用演讲、活报、相声、歌舞剧以及歌咏等多种形式,展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
图5 | 《在市民中深入及扩大抗美援朝爱国教育案》
南京大学爱国宣传队由傅抱石教授带领,深入街巷,教育系学生在新街口附近演出《血海深仇》话剧;医学院宣传队分别在金大、金大附中举行千人群众大会;中文系的同学自制街头剧,扮演不同职业的人控诉美国兵的恶行;艺术系演出《狼的故事》,用书片、演唱、普通话解释三种形式结合进行。参加宣传的教授人数之多为解放以来历次大规模宣传运动所罕见。
图6 | 南大教授傅抱石
12月7日,中共南京市委向华东局并中央作了《关于南京学生反美帝控诉运动情况的报告》,毛泽东主席于9日批示全党:“南京市反美控诉运动的经验很好,各大城市均可参照进行。”
奔赴——参军参干,支援前线
反美爱国学生运动,激起了广大学生和市民的民族自尊心。在此背景下,南京抗美援朝分会积极动员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参军参干。同时,动员市医卫界组织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赴前线,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图7 | 南大学生报名参军参干
1950年10月9日,南京大学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1950年11月14日,南京大学召开第三届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发布“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宣言”,宣言中讲道:
“只有用实际有效的行动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热烈的(地)响应全国学联的号召,团结起来积极展开抗美援朝卫国保家的伟大爱国运动……保证深入地学好时事,广泛地展开宣传,同时还要加紧学习,锻炼身体,积极地组织反特工作,随时准备着祖国的召唤,我们将毫无保留的(地)贡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誓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神圣的任务奋斗到底!”
图8 | “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宣言”文稿
南京大学第三届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
1950年11月20日,成立南京大学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
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南京大学先后两批有264位师生参加军事干校和支援赴朝志愿医疗团,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他们纷纷表示:“要在新的岗位上“争取做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
图9 | 国立南大物理系欢送参干同学合影,1951年1月
图10 | 青年团二分支欢送参干同志留影,1951年1月
参军参干的男女学生来自不同院系,服务于不同的军种,包括外文、空军、后勤、军械、化学兵、电讯等等。
图11 | 南大学生报名参军参干名单节选
参军参干的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
名单一 向上滑动阅览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曾富润 | 男 | 水利工程系 | 二 |
陈运权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一 |
戴秉辛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一 |
戴公华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丁崇厚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管致平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寇崇琛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陆心如 | 女 | 建筑工程系 | 一 |
缪东山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三 |
唐志羿 | 男 | 气象系 | 一 |
王广芝 | 女 | 建筑工程系 | 一 |
杨千里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一 |
张德骧 | 男 | 物理系 | 二 |
张志忠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名单二 向上滑动阅览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刘敦荫 | 男 | 经济系 | 二 |
刘建华 | 男 | 经济系 | 二 |
名单三 向上滑动阅览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查子英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二 |
陈怀琦 | 男 | 水利工程系 | 一 |
陈金周 | 男 | 地质系 | 一 |
丁开诚 | 男 | 地质系 | 二 |
方鞏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甘仁海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高浩松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二 |
葛缘佩 | 女 | 农业化学系 | 一 |
谷士基 | 男 | 水利工程系 | 三 |
光相达 | 男 | 农艺系 | 一 |
郭永昌 | 女 | 化学工程系 | 一 |
胡慰苍 | 男 | 森林系 | 一 |
蒋克钧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二 |
李成功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一 |
李啓云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李维刚 | 男 | 化学系 | 一 |
李秀青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一 |
刘则明 | 男 | 农艺系 | 二 |
卢孝芳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一 |
彭崇智 | 男 | 化学系 | 一 |
施文炎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王家龙 | 男 | 农艺系 | 一 |
吴风翔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夏振华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三 |
许培俭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二 |
薛济良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三 |
薛文震 | 男 | 化学系 | 一 |
杨钟恒 | 男 | 化学工程系 | 四 |
俞顺豪 | 男 | 地质系 | 一 |
张碧云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三 |
周明仁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一 |
朱述光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名单四 向上滑动阅览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杨树荃 | 男 | 经济 | 四 |
名单五 向上滑动阅览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蔡可芬 | 女 | 化工程系 | 二 |
蔡祖毅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一 |
曹顺梓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一 |
陈家荣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三 |
陈玉璞 | 男 | 水利工程系 | 三 |
陈云露 | 男 | 农业工程系 | 二 |
陈震宙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程光蕴 | 男 | 农业工程系 | 三 |
丁翊高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端木文 | 男 | 法律系 | 四 |
段康宁 | 男 | 化学系 | 三 |
范治源 | 男 | 气象系 | 三 |
冯止戈 | 男 | 机械工程系 | 二 |
傅滌寰 | 男 | 电机工程系 | 四 |
顾扬华 | 男 | 机械工程系 | 一 |
韩金耀 改名韩艇 | 男 | 中国语文系 | 一 |
胡家瑞 改名胡未 | 男 | 中国语文系 | 二 |
华振秋 | 男 | 园艺系 | 二 |
黄秋霞 | 女 | 农艺系 | 二 |
黄自强 | 男 | 物理系 | 一 |
贾以雄 | 男 | 经济系 | 三 |
江先敏 | 男 | 农业工程系 | 二 |
蒋淑雍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李东生 | 男 | 法律系 | 三 |
李关云 | 男 | 体育专修科 | 一 |
李世农 | 男 | 建筑工程系 | 二 |
李英 | 男 | 农业化学系 | 一 |
李中约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梁庆华 | 男 | 兽医系 | 一 |
林从华 | 男 | 经济系 | 一 |
刘公许 | 男 | 经济系 | 四 |
刘惠芬 | 女 | 兽医系 | 一 |
刘盛耀 | 男 | 物理系 | 一 |
刘义豪 | 男 | 农业经济系 | 一 |
柳克希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卢德宏 | 男 | 经济系 | 四 |
孟荣松 | 男 | 经济系 | 四 |
苗永智 | 男 | 物理系 | 一 |
牟阳昇 | 男 | 土木工程系 | 三 |
欧阳仁芳 | 男 | 法律系 | 四 |
潘大成 | 男 | 土木工程系 | 二 |
潘序常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钱百军 | 男 | 体育专修科 | 一 |
钱德钧 | 男 | 农业工程系 | 二 |
钱锡华 | 男 | 园艺系 | 一 |
秦还标 | 男 | 农艺系 | 三 |
沈丽明 | 女 | 教育系 | 三 |
沈茂琮 | 男 | 机械工程系 | 二 |
苏达生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邰永强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一 |
谭天铎 | 男 | 机械工程系 | 二 |
汤滨 | 男 | 农艺系 | 一 |
田学勇 | 男 | 艺术系绘画组 | 二 |
汪新宝 | 男 | 畜牧兽医专修科 | 一 |
王汉寿 | 男 | 生物系 | 二 |
王励德 | 男 | 地质系 | 二 |
王乃骏 | 男 | 土木工程系 | 二 |
王锡琳 | 男 | 化学系 | 二 |
王以平 | 男 | 化学工程系 | 二 |
王子豪 | 男 | 土木工程系 | 二 |
韦林森 | 男 | 农艺系 | 二 |
夏祖炜 | 男 | 机械工程系 | 二 |
谢宗楷 | 男 | 地理系 | 一 |
许辰生 | 男 | 农艺系 | 二 |
薛仁刚 | 男 | 体育系 | 一 |
杨洸时 | 男 | 农艺系 | 二 |
姚筱煌 | 男 | 地质系 | 一 |
姚宗诚 | 男 | 航空工程系 | 四 |
余笃煌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余思尧 | 男 | 航空工程系 | 四 |
郁尚洁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喻学恒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袁漙球 | 女 | 农艺系 | 三 |
张文锋 | 男 | 法律系 | 一 |
张啸飞 | 男 | 体育专修科 | 一 |
赵键 | 男 | 航空工程系 | 二 |
周汉强 | 男 | 水利工程系 | 二 |
周文浩 | 男 | 电机工程系 | 二 |
名单六 向上滑动阅览 | |||
姓名 | 性别 | 院系 | 年级 |
白汉玉 | 男 | 教育系 | 二 |
陈永坚 | 男 | 艺术系绘画 | 二 |
程介士 | 男 | 政治系 | 一 |
崔维藩 | 男 | 经济系 | 三 |
邓华 | 男 | 中国语文系 | 三 |
范保康 | 男 | 教育系 | 一 |
范君媞 | 女 | 教育系 | 二 |
谷光扬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郭北海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胡秀华 | 女 | 教育系 | 二 |
黄振华 | 男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三 |
兰鸿娟 | 女 | 教育系 | 二 |
李嘉 | 男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二 |
李思宽 | 男 | 外国语文系德文组 | 四 |
楼雅卿 | 女 | 教育系 | 二 |
马腾骧 | 男 | 经济系 | 二 |
裴瑛 | 男 | 教育系 | 一 |
乔鼎禄 改名乔军 | 女 | 教育系 | 一 |
社永伯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三 |
孙继华 改名孙继 | 男 | 中国语文系 | 一 |
王家身 | 男 | 教育系 | 三 |
王克韶 | 男 | 教育系 | 三 |
王庭杰 改名王灏 | 男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二 |
吴大柱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吴善祥 | 女 | 教育系 | 二 |
吴钟浩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夏永安 | 女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二 |
萧承祥 改名萧飒 | 男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二 |
徐志一 改名徐汲 | 男 | 教育系 | 一 |
许宾 | 男 | 经济系 | 二 |
薛君桐 | 女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杨抱残 | 男 | 艺术系音乐组 | 一 |
姚姚 | 女 | 经济系 | 一 |
叶彩敏 | 女 | 教育系 | 二 |
于金山 改名于赤兵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一 |
张曙昌 | 男 | 外国语文系俄文组 | 二 |
张兴健 | 女 | 外国语文系英文组 | 三 |
钟艳琳 改名徐夜 | 女 | 教育系 | 一 |
周保湘 | 男 | 哲学系 | 三 |
朱为一 | 男 | 经济系 | 四 |
奔赴——参军参干,支援前线
1952年初,美国侵略者不顾国际法,悍然发动细菌战。南大医学院又参与到南京市防疫工作中去。南京大学师生积极奔赴前线,服务后方,为祖国和民族慷慨奉献自己的力量。
战场——血与火的记忆
如今,关于朝鲜战场上的生死瞬间,我们仍可以通过当年亲身经历的南大教师的回忆窥见。
南大校纪委前书记欧磊,曾服役于空6师,写道:
起初,空战是在鸭绿江两岸进行……每到夜晚,大地漆黑……飞机在空中开炮和地面高炮射击迸发出强烈火光,再加上探照灯的跟踪照射,真像夏季的暴雨之夜,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南大开发院前副院长吴厚德,曾任志愿军司令部工程兵指挥所首长办公室秘书,回忆“金城反击战”:
我把仅有的一点钱和‘值钱’的个人家当向战友作了交代。这在当时是一种惯例,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慨。
……我的脑海里好象一片空白,没有死亡的恐惧,只有一个念头:‘冲过去!’……敌机又转过一圈,第二轮俯冲过来,照样又是一番扫射和投弹,弹雨擦着头皮呼啸而过。
原生物系教授王浩也记录了自己服役于27军时入朝作战的艰苦环境:
气温常在零下40℃—50℃,由于冰天雪地,行军非常困难……棉鞋都湿透了,到了目的地,脚都冻麻冻僵了,鞋子脱不下来……轻者脚被冻肿了,有的重者连下肢都被冻坏死了,最后致残……没有时间休息,战士们就把煮熟的土豆放在怀里,怕冻冰咬不动。
原商学院干部吴秉义的炮兵回忆同样能够带我们走进当时炮火纷飞的战场:
上级不准停车隐蔽,这样我们只能看到敌机俯冲下来,一边用机枪射击、一边加快速度,真是夺血路前进……为建坑道我们就日夜花了三个月时间,多少战友抱病、负伤坚持抢建,我排有4个战士在爆破时,腿被炸伤炸断……为免暴露目标,有时可能几天没有水喝,一点干粮(炒面)也吞不下,但我们也习以为常坚持下来。
归来——荣誉加勋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图12 | 时任吉林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向抗美援朝归来的志愿军代表赠送纪念品,1957年4月
图13 | 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颁发给南京大学校友的军功章
纪念——荣誉加勋
2000年,南京大学开展了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系列活动,学校党委主持召开了部分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座谈会,大家激动地回忆起经历的血与火的考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也对他们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教育事业充满了深情。
图14-15 | 南京大学校报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专刊
时任校党委书记的韩星臣同志高度评价了老战士们的历史功绩,他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也是我们南京大学的光荣,全体南大人为有这段光荣历史而骄傲。他满含深情地写下了“志愿军英雄光辉业绩永存”(见图1)。
结 语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拨开历史的薄雾,回望当时岁月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南大师生,为保卫祖国,守卫和平贡献应尽之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为英雄们唱响赞歌!
悠悠岁月,跨越困苦,南大精神熠熠生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大在时代的新征程中仍将不畏困苦,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为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而奋斗!
参考资料: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徐传德主编《南京教育史》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357页.
·《南大四十余教职员联名致电安理会 要求采取措施制止美帝侵略》,《新华日报》1950年9月2日.
·《向市民揭露美帝侵华罪行 南大师生今出动宣传》,《新华日报》1950年12月2日,第2版.
·《南大教授同学连日出动 爱国宣传深入街巷》,《新华日报》1950年12月4日,第1版.
·南大报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专刊,2000年10月20日.
·孙萍. 抗美援朝初期南京学生反美控诉运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END
资料来源:南京大学档案馆
图片: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
文案、美工:陈小乔
责编:徐泺燚、佘静、陈曦
点关注、点在看,谢谢您的陪伴。
尊重原创,从我做起,如需转发转载,请联系南小微噢。
引用请注明出处,请勿做任何形式的删改噢。